
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,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,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。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《你好李焕英》观后感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《你好李焕英》观后感1你好李焕英观后感:何以如此打动人心?
春节假期,电影《你好,李焕英》异常火爆。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,截至2月17日17时,该片上映6天的票房突破26亿,凭借口碑完成全面逆袭,相关话题屡登热搜。观众坐在电影院里,一开始被频繁逗笑,后来又潸然泪下,无数次泪奔,电影用温情而真挚的艺术手法呈现了细腻、无私的母爱,感动了无数人的心。
导演贾玲的这部处女作是为了纪念妈妈,故事情节简单却耐人寻味。女儿贾晓玲从小就没给妈妈省过心,在妈妈遭遇意外车祸后,她悲痛难言,趴在病床前失声痛哭:“我当你一回女儿,连让你高兴一次都没做过。”处于崩溃状态下的贾晓玲,竟意外穿越回到1981年,和年轻时的妈妈李焕英相遇,成为好姐妹。贾晓玲想尽办法让妈妈更高兴,付出种种努力想要改变妈妈的命运……然而没想到的是,妈妈其实也从2001年穿越了回去,提前晓玲一步,但她没有戳破,而是默默配合着女儿……因此现在的李焕英,就是自己的妈妈,即使重来一遍,妈妈依旧做了同样的选择。
正是因为母女间的这份简单、纯粹、诚挚的情感内核触碰了人们内心柔软的地方,打动了千万观众。有网友留言说“哭到口罩全湿”“别画眼妆,记得带纸巾”,而看完电影后也有网友在朋友圈贴出自家“李焕英”的老照片,说明观众从中产生了同频与共振。电影中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,其实是母亲与女儿内心的照视,在穿越、回望的艺术形式中诉说真实心愿,把现实生活中羞于表达的感情淋漓呈现。在很多看不到的地方,妈妈的爱也一直都在。正如网友评价:“你以为你很爱妈妈,结果妈妈比你想象中更爱你。”
电影中的“李焕英”也是现实生活里无数母亲的缩影,她们同样平凡而伟大,给予我们温暖和力量。11年前“春运母亲”的照片感动亿万国人,照片中的这位母亲肩背比人还高的巨大行囊,一手拎着破旧双肩包,一手抱着襁褓中熟睡的孩子,眼神刚毅坚定地望着前方……而11年后记者找到她采访时,她说自己当初之所以做出外出务工的决定,正是为了手中嗷嗷待哺的孩子。“就是希望孩子能过上好日子,不要跟自己一样,永远走不出这座大山。”此外,还有“暴走妈妈”陈玉蓉,为给儿子捐献适合移植的肝脏,每天暴走10公里,让自己的脂肪肝消失;“警察妈妈”蒋晓娟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,敞开警服为受灾婴儿喂奶;“最美妈妈”吴菊萍奋不顾身地用双手接住从10楼坠落的女童,手臂被撞成粉碎性骨折……作为母亲,她们有为母则刚的坚强勇敢,有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,也有无微不至的关怀操劳。
每个妈妈都了不起。爱在当下,莫子欲养而亲不待。从现在开始,珍惜妈妈在身边的每一天,像她爱我们那样更爱她,力所能及地陪伴她、体恤她、理解她;同时,也更好地生活,勇往直前、阳光向上、健康开心,让妈妈遂心、放心。
《你好李焕英》观后感2今天周末,和孩子一起去看电影《你好,李焕英》。这部电影开始有多少笑点,后面就有多少泪点。我觉得最经典的台词是:“我要有个女儿,我只想让她健康快乐就好了”,这句话是大多数母亲的心声,也有少数母亲值得深思,把自己的高希望强加给孩子。还有就是“子欲养而亲不在”的遗憾。
看完后心情怎么已不能平复,已走出电影院,我还沉溺其中。孩子拉了拉我的衣摆,妈妈你在想啥呢?我哦的一声才缓过劲来,答非所问地说了一句,你怎么理解这部片子,孩子说要懂得感恩。我说这只是其中的一点,还有更重要的是要珍惜拥有,适时感恩,不要让时间成为自己后悔的遗憾,电影可以穿越,而现实呢?孩子回答说:“妈妈,我记住了。”
一部电影,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理解。作为一个既是母亲又是女儿的我来说,感触颇深。现在的孩子很多只知道索取,而不知道回报,等知道的时候只能用眼泪来祭奠,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来。
二零二零年的腊月初八,接到妹妹的电话,她的情绪很低落,原来她的闺蜜去逝了,还未满四十岁,死于乳性癌。她断断续续地讲述了送别闺蜜的情景,特别是那一段有关她闺蜜儿子的,让我想笑又想哭。
她说从殡仪馆去墓穴的路上,一向只知道索取的十六岁的斌斌(闺蜜的儿子)一下子长大了,那天下着很小的雨,大家都没打伞,斌斌一路身子都尽可能向前倾,让身子罩住双手捧着的骨灰盒,不让雨淋着,尽力做妈妈的伞,不让妈妈打湿了,那双手捧着骨灰盒的样子,就像捧着无价之宝,又像妈妈小时候搂着他一样地回拥着妈妈。到了墓地,他跪于幕地前,不哭也不闹,就是紧紧抱着骨灰盒不让任何人碰,也不放入墓地,直到一个多小时后他才把妈妈放入墓穴,也许他是把想对妈妈说的话都在心里说完了吧。我没在现场,可从妹妹断断续续的讲述中,我也哭得稀里哗啦。她还说,如果斌斌早点如此懂事,他妈妈可能还不会这么早逝,其实人争不过病,只是猜想罢了。妹妹说每次去她闺蜜家,斌斌都会把他妈妈气得抡起扫帚。妹妹还说让她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斌斌让他妈妈给买一双乔丹鞋,他妈妈说没钱了,过几天再买,他凶她妈妈说:“没钱,没钱,你的钱不给我花,你准备给谁。”你听听,这些话。可我觉得有这样的想法的可不是个别孩子,斌斌只是其中之一而已。他们心中一切都是理所当然,天经地义。
现在的孩子是沃土里的禾苗,即使不风调雨顺,也有人想办法。不是吗?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都流传着一句话,再苦也不能苦孩子。九零后、零零后的孩子,独生子女居多,一大家子围着他转,养成了天生的优越感,绝大部分只懂生活的苟且,不想以后的忧患,等到明白的时候已拽不回时光。
回头再看“你好,李焕英”的票房一升再升,是不是就不会奇怪了。毕竟戏里人生可以从来,而现实呢?
《你好李焕英》观后感3寒假的最后一天,带周舟看了最近很火的电影《你好,李焕英》。贾玲、沈腾、陈赫让这部电影一开始就充满了喜剧色彩。电影的前大半部分,一直让我在笑着:为了让英子买上电视贾晓玲装瞎;为撮合沈李晓玲买错电影票;看电影时英子旁边那个花痴观众;公园划船沈光林吃毛豆拉肚子;晓玲为光林排练二人传;晓玲用狗毛给桂香当假发,又一球把假发打掉……后小半部分,当贾晓玲看到裤子上的补丁突然意识到“可是我的妈妈现在不会缝呀”,一下子让电影变换了节奏,晓玲终于明白母亲也穿越到了这个八十年代,晓玲哭着跑回去找妈妈,母子之间种种往事浮现在脑海里,一部喜剧片一下子转为一部温情脉脉的文艺片。
我开始以为这是一部女儿穿越回去改变母亲命运的电影,到后来才明白,这原来是一个母亲在临终前为安慰女儿做的最后努力,她怕女儿伤心难过,她怕女儿自责。她一直在告诉晓玲:妈妈这一辈子很幸福;我的女儿,只要健康快乐就好。女儿穿越一直是想让妈妈更高兴,以为成全了母亲,其实是母亲在成全女儿。你以为你很爱妈妈,而妈妈永远比你想象中更爱你。
想起这个春节回家,早上起床,爸爸问我:吃蛋炒饭好不好?我说好。等我洗漱完,却看到妈妈在煮 ……此处隐藏10196个字……我们这一代人,竭尽全力想要成为自己父母的骄傲。但是父母未必这样想,电影里,妈妈说:我只希望我的女儿健康快乐。我想这才是更多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期盼。没必要一定要成为骄傲,健康快乐就好。
我本来以为这部片子要煽情的话会不会很假。最后二十分钟之前一直有笑点,就到最后二十分钟真的太好哭了,母亲雪地里的背影真的让我久久难以忘怀,此刻我觉得已经不能说电影煽情了,大家都哭湿了口罩,无非是因为电影的真挚、无非是因为每个人心底都有类似的柔软。所有打动人心的故事,都是镜子。
下午连看了两部电影,看《你好,李焕英》这部电影最后二十分钟的时候,我想到了我的奶奶,我的奶奶已经去世一年多了,因为我的奶奶给了我太多太多。小的时候奶奶经常背着我去几公里之外的地方看戏,在路途中我经常尿她身上,她都没有一句怨言。小学的时候我父亲在家骂我了,我总是跑到奶奶家,她总是安慰我,晚上了,她把我背回家,顺便再数落我爸一顿。后来长大了之后我才知道,我的姐姐小的时候,奶奶也是同样背着她去看戏。后来我上初中、高中、大学。渐渐的我长大了。而我奶奶的背却越来越弯了。我的奶奶是一个特别温柔的人,从来没有对我大声的说话。奶奶对我的好太多太多了。数都数不过来。有的时候还真想要一台时光机,回去看看我的奶奶。找到那一份温柔。
电影最后,贾玲边跑边哭,真让我伤心,曾经被深情以待,有心有力,却没机会回赠半分。这部电影是我看过的所有电影里,我流泪最多的电影。写到我奶奶的时候,我又流泪了,后劲儿也挺大。珍惜自己的身边人,趁现在你还有能力。
《你好李焕英》观后感14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程里,总会有那么一些重要的人和事,被我们铭记,犹如绚丽的焰火,被定格在某个永恒的瞬间。
一场车祸唤醒了她深处的柔情,一滴泪水冲刷了她内心的不解。
这部电影《你好,李焕英》,融了悲剧,亦融了社会百态,还融了爱与温情,亦不乏深深的遗憾。视线里的双开门冰箱,崭新的绿皮大衣,都只能成为贾晓玲永远的回忆,那是她对母亲无法割舍的亲缘至情。
贾晓玲觉得,自己一直没有让母亲李焕英开心过。高中毕业那年,她考上了首都戏剧学院(成人教育类),觉得牌子没面子,就特意做了个“名正言顺”的一本录取通知书,以博得母亲开心。谁知天有不测风云,在母亲骑自行车带自己回家的路上发生了车祸,母亲重伤,送医抢救无效。贾晓玲在医院陪护母亲期间,困了,睡了,就在梦中不知不觉穿越到了母亲生孩子的前一年——1981年——她想起母亲的种种经历,决定让母亲开心一回。
第一件事就是买电视,她让母亲李焕英成为第一个在厂里买电视的人。第二件事是动员李焕英参加女子排球赛,以此来实现让母亲与厂长儿子相亲的目的。尽管输了比赛,但目的达到了,厂长开始安排儿子沈光林与李焕英见面。贾晓玲为了让母亲“开心”,哪怕最终没有自己出生,也要极力促成两个人的关系。只不过,原来李焕英一直有对象,并最终决定与他结婚。
贾晓玲穿着当时颇为流行的破洞牛仔裤,穿越到了1981年。李焕英发现后就缝好了这个破洞,而且缝成了一个可爱的图案。贾晓玲想起母亲年轻时不会缝衣服,此时,她感慨涌动,影片达到了感人的高潮。
原来,一切都只是贾晓玲一厢情愿。其实,贾晓玲的母亲李焕英也穿越到了曾经,但比贾晓玲早。贾晓玲为她做的事她都尽力配合,可当别人问李焕英,那个贾晓玲是干嘛来了,她回答的这句话,真是令人感动:“让我高兴来了”。如水般,母爱悄无声息地蔓延着,浸润了我的双眼。这母爱,多么宝贵而深厚,值得贾晓玲珍惜。为了让女儿开心,李焕英奉献着,倾尽所有心思去爱这个女孩。
事实上,世间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?海伦·凯勒幼小失明,狂燥不安的她在家里摔打吵闹,哭哭笑笑,无法自控。她的母亲温柔地摸着她的头发。她爱女儿,亦愿女儿能抛掉枷锁,重新拥抱生活。她为女儿请来了开朗活泼的沙莉文老师,并借沙莉文老师倾注了满满的母爱,而海伦也因这份母爱而获得新生。
母爱似水,潺潺流淌,汩汩成溪。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也。”贾晓玲借助电影回报母爱,而观众如我者,则须趁早,多尽孝心,多让母亲高兴起来。
《你好李焕英》观后感15看《你好,李焕英》本来是我大年初一的计划,然而直到昨晚才买到票。我真是没有想到,我儿子哭得比我还厉害。而我本人,每一个梗都笑出鹅叫,最后动情处也哭出了声音。
一个人的怀念、遗憾和爱,可以真挚深远到二十年未曾减淡分毫。
最后贾玲的嚎啕大哭,真让我伤心:曾被深情以待,有心有力,却没机会回赠半分。大家集体哭湿了口罩,无非是因为每个人心底都有类似的柔软和遗憾,所有打动人心的故事,都是镜子。
我的观后感如下:
1、人生就是不后悔,也不必替人后悔。妈妈说:“我这辈子过得的很幸福,你怎么就是不信呢?”说得真好。我一直都深信,时光倒流毫无意义,因为那些至关重要的决定,重来一次,也还是会那么选。以前我也问过自己,如果没有我,妈妈会不会过得幸福一点?后来明白,这是最无用的反思,因为它一定不是妈妈的答案,妈妈因为做过我们的妈妈,只会想做我们的妈妈。所谓人生无悔,无非是千丝万缕的深情,让人愿意将苦痛淡化,就算再苦,也愿意再尝。
2、 “妈妈不只是妈妈,首先是她自己。”可是啊,儿女不只是儿女,也首先是自己。普通而快乐的我们,有没有让妈妈骄傲的底气?看这部电影,我的哭点来的很早,一句“妈,我知道我没出息”,眼泪“唰”就下来了。竭尽全力成为父母的骄傲,或许是我们这代人共有的困局,幸运的是,我们的下一代,有可能突破它。电影里,妈妈说:我只希望我女儿健康快乐。我摸摸多乐的头问:听到没有?是不是和妈妈说得一样?
3、要是能和妈妈做几天朋友,那感觉真的太好了!张小斐,太好看了,她一笑,就是旧照片里所有人同款的母亲!我也希望能穿越回皖南黄田的洋船屋边,爬上高高的黄子山坡,陪年轻的妈妈看杜鹃花开,陪她拔笋,听听她清脆的笑声,为她的爱情出谋划策。我也想劝她,不要嫁给我的生父,那是她一生最后悔的事,但她只要想到那样就没有我了,想必也一定不会听吧。多少女人,因为孩子可爱,原谅了婚姻,原谅了岁月重复的漫长?这样的缘分,幸福又伤感。
4、我的家乡,是《大江大河》的取景地,皖南泾县黄田村,我二十岁时就想,如果将来把妈妈的故事写成小说,改成电视剧,要去家乡拍……这就是人生,你来不及干的事,总会有别人替你干了。谢谢贾玲,这部电影对我意义非凡,我会捡起搁置了四年的五万字的书稿,再忙都将它努力写完。
5、我儿子哭得很厉害,回到家仍停不下来,我问:你干什么呀?哭成这样?他说:你对自己好点吧,别那么累了。希望所有的“李焕英”,在有了孩子后,一定记得每年给自己买几件新衣服。新时代的母亲,都要学会把“牺牲感”降到最低,让儿女体会到没那么愧疚和遗憾的人生,感谢物质条件的飞跃进步,让我们有了这个机会。
6、没有做够自己,所以不必成为别人。让我们珍惜剩下的时间,尽力做够自己。
7、外婆,很遗憾没有带你出国旅行一次,下辈子,请一定等一等我。
8、妈妈,我爱你,很高兴做你的儿子。